脾胃虚寒的人,犯病时间随机,不好治疗。许多脾胃虚弱的人们深表苦恼。胃痛多由外感寒邪、饮食所伤、情志不畅和脾胃素虚等病因而引发。胃是主要病变脏腑,常与肝脾等脏有密切关系。胃气郁滞、失于和降是胃痛的主要病机。治疗以理气和胃为大法,根据不同证候,采取相应治法。艾灸是我国几千年来的中医精粹之一,具有对抗虚汗症、通经活络、散寒止痛的疗效。利用艾灸疗法调脾养胃,效果是极其不错的。
《素问·平人气象论》中说:“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疾病发展到严重阶段,不能饮食,表示胃气衰败,生化之源已竭,故死。”通过艾灸调理脾胃,能够提高人的抗病能力,对整体状态进行调整,还可以延缓衰老。
中医认为,温补莫过于灸法,能壮人阳气,益人真阴。艾灸有6大作用:通经活络、行气活血、祛湿逐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防病保健。古人云:“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灸法,虚寒者能补,郁结者能散,无病者灸之可以健身延年。
艾灸调理肠胃
肠胃病艾灸主要穴位:中脘穴、气海穴、脾俞穴、胃俞穴、足三里穴
上腹饱胀配合:上脘穴、梁门穴。恶心呕吐配合内关穴施灸。
大便稀溏配合:中脘穴、神阙穴、天枢穴、足三里穴。消疫乏力则配合关元穴。
伴有发热配合曲池穴来灸。大便潜血配合:隐白穴、肝俞穴。
久泄者加胃俞穴、脾俞穴、大肠俞穴;
五更泄者加关元穴、气海穴、命门穴。
胃酸过多则配合:阳陵泉穴、公孙穴、太冲穴、肝俞穴。
顽固性呃逆配合:冲阳穴、太冲穴、大陵穴(案例段思安女士提供)
穴位解读:
①上脘穴
和胃健脾、降逆利水。
②中脘穴
中脘穴,健脾和胃、补中安神。
③气海穴
生发阳气。
④至阳穴
壮阳益气。
⑤膈俞穴、脾俞穴、胃俞穴
散热化血、和胃健脾,理中降逆。
⑥足三里穴
生发胃气、燥化脾湿、健脾和胃、扶正培元、通经活络、升降气机
艾灸方法:每次艾灸15-20分钟,由少到多,逐渐适应延长,7~9天为一疗程,休息1-3天开始下一疗程。
特殊情况辨证配穴:
慢性肠胃炎:上脘穴、中脘穴、梁门穴、脾俞穴、偏历穴、足三里穴。
胃溃疡:中脘穴、肝俞穴、脾俞穴、胃俞穴、梁丘穴、阳陵泉穴。
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取穴加,胃仓穴、滑肉门穴、肓门穴。
艾灸还能提高脾胃经络的温度,驱除寒气。脾胃虚寒的原因,就是温度不够足,引起局部血管痉挛,供血不好,经常用艾灸身体,可以调整脾胃的气血供应,让整个身体都暖起来。
由于人们生活不规律,饮食不节制,现在的中老年、青年人便秘的现象已不再是少数,严重的几天不解大便,不仅自我感觉难受,而且由于*素积累在内脏,长此以往还会引发身体的其它疾病。治疗便秘如果单纯的选择通便的药物治疗,莫过于饮鸠止渴。使用艾灸来治疗便秘,取穴不多,简单易行,很快就可以缓解症状,绿色疗法对身体也没有任何伤害。
艾灸方法可以使用温和灸,重点灸天枢穴和足三里穴,这两个穴位都是属于胃经的要穴,不仅可以让便秘的人顺利通便,而且可以使拉肚子的人止泻,所以从这两个穴位的作用上体现出艾灸的双向调节作用,这也是艾灸的独特魅力所在。艾灸时每穴灸30分钟,每天一次,为增加效果,可以使用隔姜灸,方法和穴位同上,这样可以增强调节作用,更快缓解症状。治疗便秘的艾灸治疗取穴
1、天枢穴
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天枢穴位于人体中腹部,肚脐两侧2寸处。
便秘、腹胀、腹泻、脐周围痛、腹水、肠麻痹、消化不良、恶心想吐等症。
2、大横穴
大横穴位于人体的腹中部,距脐中4寸。
泄泻,便秘,腹痛。3、大肠俞穴
在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消化系统疾病:肠炎,痢疾,便秘,小儿消化不良;
4、支沟穴
伸臂俯掌,于手背腕横纹中点直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与间使穴相对取穴。
消化系统疾病:习惯性便秘,呕吐泄泻。
5、承山穴
承山穴在小腿被测正中线上,伸小腿或上提足跟时,可以看到在小腿背侧中间肌肉(排肠肌)收缩时会形成一个人字形的分叉,承山穴就在这个人字形沟的顶点处。
承山穴是膀胱经的要穴对祛湿作用尤为重要。但宜泻不宜补,所以提醒各位承山最好还是重力点按用泄法为好。
痔疮、便秘、脱肛、腰腿痛等
配穴:津液不足加曲池、上巨虚、太溪;气机郁滞加太冲、气海;脾肾双虚假脾俞、肾俞、太溪
方法:用艾条温和灸,每次每穴20-30分钟,10日一个疗程。
根据便秘的病因,可以采用不同的穴位进行艾灸调理。
1.气虚及寒性便秘用艾条灸天枢、足三里、上巨虚、支沟、大肠俞等穴。每次选用2~3穴,每穴5分钟,每天1次。
2.热结便秘可灸大肠俞、内庭、大横、曲池穴。可采用隔蒜灸。每次选用2~3穴,每穴5分钟,每天1次。
3.气滞便秘选用太冲、阳陵泉、支沟穴灸之。每穴5分钟,每天1次。
4.气虚便秘灸肺俞、脾俞、足三里、气海穴,可采用隔姜(或附子饼)灸。每次选用2~3穴,每穴5分钟,每天1次。
5.血虚便秘用脾俞、足三里、膈俞穴灸之。每穴5分钟,每天1次。
6.阴虚便秘灸太溪、照海、复溜。每穴5分钟,每天1次。
7.阳虚便秘选用肾俞、命门、大横、关元、神阙、肾俞。可采用隔姜(或附子饼)灸。每次选用2~3穴,每穴5分钟,每天1次。
在灸的过程中还要体会是否有灸感出现,一般来说有灸感出现的穴位治疗的效果都会好一些。
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老人还是小孩,便秘都是严重影响身体健康的不良习惯。那么经常便秘要怎么调理呢?下面分享治便秘最好最有效的方法,日常生活细节要做好。
1、早上空腹喝盐水:早上空腹是适合喝杯淡盐水,盐能杀菌消*,还能帮助肠胃排出宿便,加速肠胃蠕动。当然这杯盐水要一大杯,至少是ml以上,否则效果减弱达不到目的。
2、平时蜜枣干泡水喝:平时坐着上班的时候,可以将蜜枣干泡开水喝。蜜枣含有丰富的果胶能软化肠子里的垃圾有助于排出。也可以再水里添加清火的茉莉或菊花,效果更佳。
3、睡前按摩肚子:按摩肚子是最直接促进肠道的运动,睡前做是最有效的。第二天早上醒来就容易有便意,是长期便秘的人最应该尝试的方法。
艾灸注意事项
1:过饥,过饱,醉酒,大怒,大渴,过度疲劳或精神紧张者不宜艾灸治疗。体质虚弱者不宜艾灸过强。
2: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皮肤感染,溃疡,瘢痕等部位不宜灸;眼区,项区,胸背部等慎灸。
3:饭后一小时不宜温灸,温灸后半小时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
4:温灸后要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绝对不要喝冷水或冰水),有助排泄器官排除体内*素。
5:施灸后忽然出现头晕,眼花,恶心,惊慌出汗,颜面苍白,是为晕灸,应立即停止施灸,开窗通风。
6:艾绒易燃,施完艾条灸后,一定要将火扑灭,避免发生火灾。同时要避免火灰掉落灼伤皮肤。
7:孕妇,妇女经期不宜艾灸。精神病患者及其他不适于灸疗的重度患者也需慎用艾灸。
8:艾灸仅作辅助治疗使用,不代替医生诊疗和治疗。
中医用艾治病看重的是艾的药性,记载:以艾入药,性温,味苦,无*,纯阳之性、通十二经络。艾烟同样具有艾的药性。
好的艾烟能治病
艾烟是一股正气,具有艾的药性,所以能治疗疾病,包括呼吸系统疾病。科学研究也表明,艾烟成分有治疗作用。那是不是拼命吸艾烟更能治病?肯定不是的,凡事过犹不及,要把握度。好比生石膏能清热泻火,但也不能当饭吃,不然还得病。
如果在家艾灸,排烟不好,可想办法减少艾烟,既不会由于过度吸进艾烟导致身体不适,也不会失去艾灸这么一种好的疗法。
当然,一切的前提是,用的艾条要陈要纯,不然,艾烟绝对是有害的。
医之艾灸推出多款艾条供广大灸友选择。建议儿童、老人选择高比例纯艾条,请识别上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