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院为公,执医为民。70余年风雨兼程,从一个小小的联合诊所发展为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养生保健五位一医院,医院用行动书写着一部传承创新、服务人民的奋斗史、奉献史。
汲取厚重历史营养,沐浴新时代雨露,在全面贯彻淄博市委、市政府高品质民生建设总体思路和要求下,医院始终坚守质量与安全的生命线,以矢志不渝的初心和医者精诚情怀,实现传统诊疗理念与现代诊疗方式的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写就着学科专家灿若星汉、科研创新勇攀高峰的佳话。
医院东院区外景
擦亮中医名片传承不息“中医魂”
《礼记》云:“医不三世,不服其药。”中医药医院发展中本固木华、恪守正道的基石。
一人一诊室、针灸推拿、中药熏蒸……走进医院,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气息扑面而来,医院设有中医治疗室、康复理疗室、熏蒸治疗室等,开展中医医疗技术74项,建设高标准中医药临床实验室,建有国家龙砂医学流派传承工作室推广工作站、黄煌经方淄博工作室、国家级名医专家工作室1个、省级名医专家工作室2个、专科专病中心16个。开设心绞痛、面瘫、眩晕病、颈椎病、儿童慢性咳嗽、不孕症、便秘等50多个专病门诊。除了内科各门诊,骨外科、妇科、儿科等门诊同步开展中医特色疗法,如小儿中药配合推拿治疗“小儿斜颈”“小儿肺炎”等疗效显著。
医院获批中药自制制剂种,其中10种自制制剂为山东省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调剂品种,能够开展中医体质辨识、中医四诊、经络检测、中医健康指导、健康状态评估、中药膏滋调治、中医传统非药物疗法(包括针、灸、推拿、耳针、火罐、穴位贴敷等技术)、中医临床营养指导等特色服务项目。
作为淄博市中医药事业的排头兵,医院在中医药守正创新、传承发展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和深入挖掘,推崇中医、中药、康复“三大法宝”,促进中医药事业进入高质量传承创新发展的轨道,医院整体实现高质量发展。
中西医“组合拳”打造中医科技高地
加快推进中医药科技创新,使传统中医药服务与现代诊疗服务融合,是医院中西医“组合拳”的完美诠释,也让众多患者受益。
如针对骨伤科常见病、多发病,医院在采用传统中医手法整复、牵引、推拿按摩、中药内服、中药封包、艾灸、拔罐、穴位贴敷等疗法的基础上,开展各种颈、腰椎间孔镜手术、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神经阻滞等微创新技术,以小切口解决大问题,帮助患者快速康复。心血管病科、脑病科、肿瘤科、外科等与介入科、手术室联合开展各种介入微创术,挽救无数急危重症患者的生命。
依托3个国家级、9个省级重点专科,医院持续推进中医优势专科联盟建设,牵头成立淄博市中医脑病、中医心血管病、中医护理、中医治未病、中医肾病、中医药事等6个中医专科联盟,谋划形成具有带动作用的中西医诊疗区域救治中心,实现中西医结合跨越式发展。争创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国家胸痛中心和市级创伤中心,建设创面、肛肠、骨伤、泌尿等团队成为省级优势专科。医院,争取挂牌“魏氏伤科推广合作单位”,建成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
内医院综合硬实力
人才是第一资源。医院坚持全职招聘与柔性引进并重,积极引进高端中医药人才。医院现有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1名、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3名,省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3名,全国高层次优秀中医临床人才4人,省高层次优秀中医临床人才5人,省名中医药专家13人,齐鲁卫生与健康领军人才1人,齐鲁卫生与杰青人才1人,淄博市医疗卫生首席专家3人,淄博市名中医40人,山东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16人。
与此同时,医院坚持以患者需求为导向,以疾病诊疗为纽带,优化就诊流程,整合内科、外科、针灸、康复、医技等多学科资源,建立一体化诊疗服务平台,开设中医日间诊疗中心和膏方门诊、睡眠障碍门诊、甲状腺疾病门诊、高尿酸血症门诊、肺结节门诊等多学科协作特色门诊,还通过大力推进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把中医护理服务送到群众的身边。
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创新者进。踏上新的赶考之路,医院将坚持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统领,医院的功能定位,大力推进一体两翼(一体:新院区,两翼:老院区、和平路院区)联动发展,打造中医特色突出、临床疗效显著、示范带动作用明医院,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优质高效的中医药服务需求,医院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翟咏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