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疗法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开发了30多年,一款鲜为人知的单兵杀器
TUhjnbcbe - 2025/5/10 17:22:00
北京中科中医院好不好 https://m.39.net/baidianfeng/a_5154120.html

霰弹枪这种武器威力如何?相信不用过多的解释在座的各位也都能想出来个大概,这种武器不依靠射程取胜,玩的就是一个杀伤面积,通用的12号霰弹内装9颗弹丸,一发霰弹出膛在短距离内以面式打击的形式把目标“轰”掉,威力足、覆盖面大、瞄准一个大概方向即可,堪称近距离作战时的理想武器。

通常我们在电影或电视中常见的霰弹枪都是半自动的,打一发后手动上膛继续发射,比如电影《终结者》当中,州长用一把单手“摇杆”的温彻斯特M配上哈雷坐骑轰得对手抬不起头来;

当年的刘家良导演的电影老虎出更里周润发嘴里叼着霰弹上膛的动作是不是很有感觉,这种枪的子弹就要用嘴叼着才有“派”!

不过在《敢死队》中大家是否注意到有这样一款霰弹枪,不但在射击时声音像“火炮”而且可以连发,对目标射击时犹如手持“巨炮”一般,威力十足而且射速也很高。“成吨”的伤害输出给了龙哥(西尔维斯特·史泰龙)很大的帮助,配以黑人兄弟愤怒的嘶吼,这把枪的霸气在这部电影里真的是没谁了。

关于这款“手持巨炮”,其实它并非是电影杜撰出来的,而是真实存在的一款单兵“杀器”,只不过由于销量极低所以大家鲜有耳闻。在现实中它的型号为AA-12,是世界上第一款实现全自动射击的霰弹枪。

最初这把枪是由美国的一名前海军陆战队机枪手麦克斯韦·阿奇森(MaxwellG.Atchisson)设计、开发的,其目的就是想利用这种威力十足且能够连续射击的近战武器为部队遭遇伏击、短兵相接或者是其他近距离战斗时提供有力的短程火力支援。

在六、七十年代的时候美军正在打越战,在战场上虽然老美的整体火力输出占绝对优势,但在单兵作战时,美国大兵也都会有一定的火力不足恐惧症。因为在那种特殊的地形条件下面对神出鬼没的游击队,想要确定对手的位置是很难的一件事,即使敌人就在你的眼前。此时如果遭遇偷袭,大兵们通常就会“祭出”伊萨卡M37霰弹枪,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轰”几枪再说,尽管没有明确的目标,但几发霰弹射出去总能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在战场上霰弹枪深受前线士兵的喜爱,相比于M16,霰弹枪在关键时刻是真能保命啊!

越南战场上霰弹枪是士兵们的最爱

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才让麦克斯韦·阿奇森有了设计一款可以连发的霰弹枪的想法,于是乎,AA-12就在年诞生了。

不过早期的设计并不被军方看好,而且也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所以AA-12的原型枪基本上都是使用一些现成的零部件组装起来,枪管就是临时的钢管、枪托和护木借用的是M16的零件、发射机构是从勃朗宁BAR-自动步枪上拆下来的、弹夹则是从半自动霰弹枪上随便找来的,就这样简单一攒,一部自动的霰弹枪就诞生了。

AA-12最初的样子

AA-12的原型枪的枪长毫米,枪管长度毫米,直列式弹夹容弹5发、弹鼓式弹夹可容弹20发,最大射速为发/分钟,有点射和连发两种模式可供射手选择。另外,长行程的导气活塞设计让这把可以连发的霰弹枪后坐力出奇的小,这也是这把枪最值得称赞的地方。

至于火力吗?只要能把12号霰弹连续、顺畅的“送”出去,剩下的事情就交给“爆射”的弹丸就可以了。

以当时的眼光来看,这款武器还算不错,起码能为越南战场上那些大兵提供一些“无脑”的近程火力,于是阿奇森的AA-12专利也申请了、测试也通过了,可唯独没有等来军方的订单。

AA-12

因为此时的越南战争已经接近尾声,美国人一心只想早点离开这个“鬼地方”,早已没有了恋战之心,哪还有心思为士兵去采购这样一款武器。而到了80、90年代,过去那种短兵相接式的战斗越来越少,单兵火力不足的问题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天上有飞机、导弹,海里有航母、潜艇,地上有战车、坦克,实在打不过就“摇人”,陆军对这种需要“贴脸”战斗才能发挥威力的武器已经基本没有需求了。就这样“生不逢时”的AA-12在诞生后的十多年时间里一把都没有卖出去。

AA-12

没办法,在多次修改、推销无果后,麦克斯韦·阿奇森在年将该枪的专利出售给了宪兵系统公司,这家公司拿到设计后没有立即投产,而是在此基础上又开始了长达18年的修改、完善工作,杰里·巴伯对设计又进行了上百次的修改,最终AA-12在年正式问世。

AA-12自动霰弹枪结构

这就是如今我们在电影里见到的AA-12自动霰弹枪了,火力更猛、后坐力更小、重量更轻、外观也更漂亮,不过唯一没有变的就是销量,即使有大公司的运作,这把“惊世骇俗”的单兵“杀器”仍然没有多少订单。目前已知的销售数量大约是70支左右,买家是来自中东的“土豪”沙特阿拉伯,而且全部都是手工打造的奢华定制版本,估计他们买回去也只是用来当个摆设而已。

暴力美学

AA-12自动霰弹枪拥有不俗的火力、良好的设计以及长达几十年的技术沉淀,就武器本身而言在同类产品中也是比较有竞争力的,在城市作战、反恐/禁毒、反海盗、高价值目标防护方面都有不错的应用。只可惜“生不逢时”,原始设计被宪兵系统收购后先赶上了军方转型、对单兵火力需求降低,后又遇到了限制自动武器的NFA法案颁布、民用销售受阻,海外市场又被其他同型产品占据,所以今天它也就沦落到只能去电影里刷刷存在感的“杀器”了。

1
查看完整版本: 开发了30多年,一款鲜为人知的单兵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