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立,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立冬,完整地说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
进入这一节气后,自然界也表示为阴盛阳衰,很多动物都开始冬眠了。此后气温降低、寒气袭人,阳气潜藏、阴气盛极,而且人体的阳气容易受到损伤,所以立冬后要注意保护阳气。
男女适用--冬季护肤(不仅是老年人奥)
随着气温越来越低,空气也越来越干燥,皮肤水分流失严重,尤其是中老年人,明显出现皮肤干涩紧绷,色斑加重,瘙痒等症.从中医角度来看,皮肤与肺相表里,与外,还需内在调理.老年人全身血管日渐硬化,皮肤逐渐衰老,冬季,皮脂分泌减少,极易出现皮肤干燥和瘙痒。老年人皮下脂肪减少,皮肤抵抗力差,气温一下降就容易发生冻疮和手足皲裂等问题。冻疮都发生于裸露在外界的身体部位和血液循环的末梢,尤以手脚、耳廓和面颊部位多见。这时更要注意保护皮肤,注意防寒和保湿,使其尽量减轻损害。要注意保暖,出门戴上手套、帽子、耳套,经常用温热水泡洗手脚等。
冬季老年人不要洗澡过勤或常在热水池中泡澡,这样很容易破坏皮脂膜,使皮肤更干燥,缺乏弹性和抵抗力。一般以每周洗1次澡即可,建议淋浴,水温40℃左右,洗澡时间不超过15分钟。洗澡时宜选择性质温和的沐浴液,不要使用碱性强的肥皂,以保护皮脂膜。
饮食上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葱、蒜、芥末等;要戒烟限酒;贴身的衣服宜选择纯棉质地的,不要贴身穿化纤或毛织品衣料。肝的疏泄,脾的健运息息相关,除一般外用保湿护肤品
调养饮食
对北方人来说,炖菜十分普遍。寒风萧瑟的冬日,一锅热气腾腾的炖菜能让人从舌尖一直暖到心里。炖菜有菜又有汤,又少油少盐,暖暖的特别适合冬天吃。营养专家认为,炖是一种特别健康的烹调方式。首先,因为有汤,温度不会超过℃,不会因加热过度产生有害或致癌物质。第二,炖菜一般食材较多,可以同时吃到多种菜,能满足人体对食材种类多样化的需要。第三,炖菜的时间很长,食物更入味,味道更好。第四,食材经过长时间的炖煮,非常软烂,容易消化吸收,特别适合老人和小孩运动疗法
冬季运动需要注意的事项
1.不要用嘴巴呼吸
寒冷的天气,更应该要用鼻子呼吸,而不是用嘴呼吸。由于鼻粘膜的血管密集又弯曲,因此具有吸入冷空气的话,具有一个加温保湿作用,一方面可以保护鼻粘膜,另一方面还可以防止冷空气直接刺激喉咙而导致各种呼吸道疾病的出现。
2.热身时间要足够
冬季运动前的热身活动必须要充分进行,否则的话会因为低温的缘故,导致人体伸展能力减弱,关节处于僵硬的状态,容易导致肌肉僵硬和关节扭伤。通常情况下,热身运动大约在运动前5分钟,但是在冬季,应该要将热身的时间增加一倍,最好是10-15分钟。最好在热身时多伸展肌肉,多走动走动,也可以快速或剧烈的慢跑等,热身运动也可以适当稍微出出汗。
3.户外运动要看天气
不要在户外环境比较恶劣的情况下在户外进行运动:首先,如果室外温度低于负10℃的话,此时的温度是非常低的,在这时候运动的话不仅会大大降低运动的质量而且会非常容易导致出现受伤。大风天运动,这种做法也是不可取的。在这样的环境下运动容易使身体患上感冒,皮肤干燥和破裂等情况。还有大雾霾天运动也是错误的,冬季环境干燥,连同雾霾一起,会对气道粘膜产生非常剧烈的刺激作用,非常容易引起鼻炎,哮喘和其他呼吸疾病。
4.衣服要穿对
除了衣服,也不要戴口罩。在冬季锻炼时,尽量穿轻便柔软的衣服,不要太紧,先经过热身直到发烫并开始出汗,然后脱掉多余的衣服。特别要注意的是,冬天运动时一定不要戴口罩,因为大多数口罩在跑步时通风不良。导致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供需出现失衡,这非常可能导致出现头晕和窒息。如果一定要戴防护的话,可以用三角围巾来做保护。
非常适合冬季的4种运动
1.慢跑,2.跳绳,3.瑜伽,4.滑雪“。生命不息,运动不止”人的一生其实就是运动的一生,正确的运动方式和方法,会给身体健康带来非常大的好处。不论在哪个季节都应该积极主动地去运动,更别说是在易于懒惰的冬季了,为了你的健康,可以适当多多运动。
条畅情志
每年11月7日前后,称为"立冬”。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气,又是人们进补的最佳时期。立冬为冬季的开始,这一节气的到来意味看阳气潜藏,阴气盛极,草木凋零,董虫伏赢,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以冬眠状态养精蓄说为来春生机勃发作准备。因此,立冬养生的主要原则:一是养肾;二是养藏,三是养阴。
保持情志恬淡、安宁,避免烦扰、精神亢奋,使体内阳气得以潜藏。如遇到不顺心的事情,要学会调控不良情绪,并懂得用适当方式发泄出来,以保持心态平和。
日常养生
立冬起当养肾
“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立冬不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更标志着万物收藏,规避寒冷。中医认为,肾含真阴和真阳,五脏之阴非肾阴不能滋,五脏之阳非肾阳不能养。
教你补肾六大法
冬天天气寒冷,寒与肾相应,最易伤害肾的阳气。这对身体造成了两个伤害,一是容易发生腰膝冷痛、易感风寒、夜尿频多、阳痿遗精等疾病;另外,肾阳气虚又伤及肾阴,肾阴不足,则咽干口燥,头晕耳鸣疾病也随之而生。所以说立冬对肾的保养十分重要,冬季养生的重点是调摄肾之阴阳。
一、衣着避寒就温
立冬养生要避寒就温,要早睡晚起。注意衣着合适,太厚太薄都不好,衣着过少过薄、室温过低,易感冒又耗阳气。反之,衣着过多过厚,室温过高则腠理开泄,阳气不得潜藏,寒邪易于侵入。
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立冬过后,天气逐渐转冷,很多人也习惯懒在家中,不愿意到户外运动。事实上,这样对健康有害无利,在立冬时节坚持体育锻炼,不仅能使人的大脑保持兴奋状态,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体温调节功能,还能提高人的抗寒能力。
二、多晒太阳
立冬节气,最好操作的补肾方法,便是多晒太阳。多晒太阳可以使体内的胆固醇转化成维生素D,进而促进钙质的吸收,这对老年人骨质疏松、周身疼痛都是有好处的;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人体表皮毛细血管的扩张,起到防治感冒、调理脏腑气血、驱除脾胃寒气、补阳气的作用。
三、饮食减咸增苦
在饮食养生方面,立冬起要谨记“减咸增苦”的原则。冬季为肾经旺盛之时,而肾主咸,心主苦。从医学五行理论来说,咸胜苦,肾水克心火。若咸味吃多了,就会使本来就偏亢的肾水更亢,从而使心阳的力量减弱。所以应多食些苦味的食物,以助心阳,适合选择的食物包括芹菜、莴笋、生菜、橘子等。此外,立冬后可有意识地多吃一些补肾的食品,如山药、黑木耳、栗子、枸杞、黑芝麻、核桃仁等,同时配以甘润生津的果蔬,如梨、冬枣、柑橘等。以下建议两个补肾方:
1、立冬补肾方:羊肉汤
羊肉性温热,秋冬食用,益气补虚、抗寒。尤其适合瘦弱、怕冷的虚寒体质的人补益,温补肾阳,经常感觉体力不支,疲劳感重的人要尤其补一补。但如果身体怕热,常大便燥结,要少吃。
2、营养直达肾脏:黑豆红枣汤
抓两把黑豆约40克,洗净后用冷水0毫升浸泡。浸泡6小时左右,将水和豆一同倒入高压锅内,再加1片姜、10枚大枣,等到气阀喷气时,改用慢火煮20分钟闭火,再焖20分钟,熟烂即食。每天半小碗豆5个枣加半小碗汤。在17-19点服用最好,可将营养直达肾脏。
四、艾灸温补脾肾
肾是先天之本,脾胃是后天之本。脾肾一虚,正气则虚,邪气则盛。因此扶养正气贵在温补脾肾。中医认为,温补者,莫过于灸法,灸者,乃艾之火攻,能壮人阳气,益人真阴。在这里,“灸”就是平时我们说的艾灸。艾灸有6大功效:通经活络、行气活血、祛湿逐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防病保健。古人云:“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灸法虚寒者能补,郁结者能散,有病者能治,无病者灸之可以健身延年,这说明灸法在某些方面是优于针法的。
五、按摩养肾扶阳
按摩是冬季养肾简单易行的良方,一是两手搓热后紧按腰部,用力搓擦腰眼30次。二是两手搓热,在丹田按摩30-50次。常用这两种方法,可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起到强肾的作用。
此外,揉耳也有助养肾。长期的诊断观察表明,当人体有病时会在耳廓上出现反应点。因为耳朵上穴位密布,且通四肢百骸,因此中医的耳针疗法就是在耳廓的一定部位,特别是反应区进行针刺或理针,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六、养肾要先护脚
足部保暖是养肾的一种重要方法。这是因为肾经起于足底,而足部很容易受到寒气的侵袭。因此,养肾要先护脚,足部要特别注意保暖。
民间有“睡前一盆汤,赛过人参汤”的说法。经常泡脚就可刺激脚部的太冲、隐白、太溪、涌泉以及踝关节以下各穴位,从而起到滋补元气、壮腰强筋、调理脏腑、疏通经络,促进新陈代谢以及延缓衰老的功效,可以防治各脏腑功能紊乱、消化不良、便秘、脱发落发、耳鸣耳聋、头昏眼花、牙齿松动、失眠、关节麻木等症。
此外,常踮脚跟也有助扶阳。肾气虚,百病欺。人过了30岁,肾气变得虚弱,肾阳也不再充足,往往有怕冷畏寒、足跟冷痛、下肢浮肿等症状,踮脚跟就可以补肾扶阳,促进健康。
立冬防疾病
防心绞痛、心梗---注意防寒保暖防脑梗塞---避免受寒过劳防肾病加重---注意保护肾脏医院骨伤科竭诚帮助帮助饱受疾病困扰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