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疗法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张素芳教授拿肚角治疗小儿便秘经验介绍
TUhjnbcbe - 2020/12/22 15:22:00

导读

小儿便秘当下发病率逐年上升,与现在的偏“精细、高营养“的饮食结构有关,小儿推拿治疗便秘相比其他治疗方式效果较好……

编辑/丞林

案例:

初诊:年7月5日下午17时

患儿:男60天足月刨宫产混合喂养(母乳为主)

主诉

患儿三天未大便。其患儿母亲7月2日前偶感风寒,随自行服用中药,怕乳汁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用奶粉喂养三日,患儿只在2号大便3次后,至今未解大便,平素大便4-6/次,质少稀,金*色,味不大,偶尔有奶瓣,小便调,时有矢气,喜饮食,睡眠安。

4号开始,患儿出现易哭闹,睡眠不安,吃奶量减少,矢气少等表现

查体:患儿精神尚可,面色稍暗*,舌质淡红,舌苔中后部稍厚,指纹淡滞,腹部胀满明显,体温偏高,单手触诊腹部在左下部有明显的胀满感,肛周不红,双手心热。

诊断:便秘-实秘

治则:清热润肠通便

处方:分手阴阳50次,运板门次,清大肠经次,掐揉四横纹5次,顺运内八卦次,按揉天枢穴次,顺摩腹次,推下七节骨。

方解:分手阴阳:平衡阴阳、调和气血;运板门:健脾和胃、消食化滞;清大肠、掐揉四横纹、顺运内八卦:清热除烦,退脏腑之热、消胀散结;按揉天枢、顺摩摩腹、推下七节骨:理气消滞、泻热通便。

二诊年7月6日

其母述:今日全部母乳喂养,但患儿仍未大便,矢气不多,味臭,小便量不多,色淡*,夜寐不安,醒三次,醒后哭闹。

查体:患儿处于睡眠状态,面色稍*,腹部胀满明显,温度偏高,指纹紫滞,舌质舌苔未观察。

处方:昨日处方基础上加拿肚角5次。

具体操作:双手拇指轻柔的按揉天枢穴约2分钟,然后双手拇指面置于肚脐下2寸旁开2寸,拿肚角处。食中二指置于腰背,三指同时向深处拿之,同时向内上方做一推一拉一紧一松的轻微动作。

起初按揉时明显感觉到肠腑中的条状粪块,当按揉3分钟后,指下可明显感觉到有松软感及肠道蠕动的感觉。

在以上施术期间观察到患儿时用力鼓肚子、憋气、撅嘴等动作。然后再做顺时针摩腹约2分钟。

手法结束后约2分钟,大便下,头干,几乎成形,色*褐,量大,味臭,最后一部分质变稀,色*。

三诊年7月7日

其母代术:今日早晨大便1次,量不多,质偏干,稍有酸味,小便调,全天母乳喂养,患儿昨夜眠安,醒两次,未哭闹。

查体:患儿精神好,面色稍*但有光泽,鼻头微*,腹部稍涨,不热,手心不热。指纹淡紫稍滞,舌质淡红,苔薄白。

处方:分手阴阳50次,补脾经次,运板门次,清大肠经次,掐揉四横纹5次,顺运内八卦次,按揉天枢穴次,顺摩腹次,揉足三里次,擦脾胃俞次。

随访:患儿8号中午自行大便一次,量大,色金*,稍有酸味。7月15日电话回访,患儿近一周,每天大便2-3次,大多色金*,质偏干,量适中,略有酸味,多夹有奶瓣,其余正常。

经验介绍:

张老师临床操作拿肚角时,先以双手拇指轻柔的按揉天枢穴约2分钟,然后双手拇指指面置于肚脐下2寸旁开2寸,拿肚角处。食中二指置于腰背,三指同时向深处拿之,同时向内上方做一推一拉一紧一松的轻微动作。最后做顺时针摩腹。

穴位介绍拿肚角

功效:健脾和胃、理气消滞、止腹痛

主治:腹痛、腹泻、腹胀、痢疾、便秘。按拿肚角是治疗上腹痛的要法,主治受寒、伤食引起的腹痛,腹泻,及其他各种原因引起的腹痛,若配合一窝风可加强止痛效果。本手法刺激性较强,为防患儿哭闹,应放在其他手法结束后再用。

穴位介绍天枢穴

v天枢穴:位置在脐之旁开2寸,为大肠募穴

v主治:促进肠道的良性蠕动、增强胃动力,缓解治疗腹胀、肠鸣、绕脐痛、泄泻、急性胃肠炎、小儿腹泻、痢疾、便秘、胆囊炎、肝炎、腹水、肠麻痹、消化不良、恶心想吐等配足三里穴治腹胀肠鸣;配气海穴治绕脐痛;配上巨虚穴,下巨虚穴治便秘、泄泻

小儿便秘,以下10种诱因应引起重视

10大诱因

1、久病伤阴或过度用药导致肠内菌群失调。

2、辅食转换引起的肠胃不适(添加过早或过晚)。

3、挑食,厌食,吃的少,饮食少,肠内形不成压力。

4、没有养成排便习惯或者排便障碍(肛门疼痛红肿)。

5、饮食不当:过辣、过精、过热,缺少多纤维食物。

6、奶粉不耐受,肠胃特质不适应某一品牌奶粉。

7、运动不足,活动量少或者过度活动,体内津液失调。

8、喝水少,津液不足,大肠干燥

9、母乳不足,主要对应母乳喂养孩子。

10、其他:心里因素,潮湿造成孩子体质湿寒困脾等

本文作者:邢小*,如有侵权请联系本论坛,转载请表明出处。

孙重三派、三字经派、张汉臣派,盲派

参加齐鲁儿推论坛妈妈微课堂(公益)

请加丞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张素芳教授拿肚角治疗小儿便秘经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