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相信大家对于便秘并不陌生,有的人是经常性,而有的人是有时会有时又不会,很奇怪,究竟便秘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呢,下面请跟小编来一起了解一下。
一、中医认为:便秘主要由燥热内结、气机郁滞、津液不足和脾肾虚寒所引起。
1、燥热内结
中医认为过食辛辣厚昧,过服温补之品等可致阳盛灼阴;热病之后,余热留恋肠胃,耗伤津液;或湿热下注大肠,使肠道燥热,伤津而便秘,这种便秘又称为热秘。
2、气机郁滞
情志不舒、忧愁思虑、久坐少动、久病卧床等引起气机郁滞,致使大肠传导失职、糟粕内停,而成秘结,即所谓“气内滞而物不行”。粪便不结燥,但排出困难是此型的特点,所以又称为气秘。
3、津液不足
久病、产后、老年体衰、气血两虚;脾胃内伤、饮水量少,化源不足,病中过于发汗、泻下伤阴等。气虚则大肠转送无力,血虚津亏则大肠滋润失养,使肠道干槁,便行艰涩,所以称为虚秘。
4、脾肾虚寒年高久病,
肾阳虚损,阳气不运则阴邪凝结;或素有脾阳不足,又受寒冷攻伐,而致脾肾阳衰,温照无权则寒凝气滞,肠道传送无力,大便艰难,称为冷秘。
二、除了以上这些原因,还有生活中的不良习惯也有可能导致便秘
1、没有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忽视正常的便意,日久引起便秘。
2、饮食过于精细少渣,缺乏食物纤维,由于纤维缺乏令粪便体积减小,粘滞度增加,在肠内运动缓慢,水分过量被吸收而导致便秘。
3、液体量摄入不足。
4、肥胖,不活动,特别是因病卧床或乘坐轮椅,缺乏运动性刺激以推动粪便的运动,就不容易排便。
三、习惯性地服用便秘药
等上一两天,如果没有便意,就开始服用便秘药,这样的习惯简直就是健康的大敌。一开始总是有效果的,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旦产生了耐药性,为了有效,必然要加大用药量,这种对便秘药的依赖,最终会导致肠道蠕动的无力,以至于离开药物,肠道几乎都不能自己蠕动了。所以说,不是非不得以,不要吃便秘药,如果要吃也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切勿自己给自己当医生。
自制治疗的方法
提起治疗便秘的方法,一般人都会想到蜂蜜水等,可这些方法见效慢、时间长,那有什么好的方法呢?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个“三天见效一毛钱成本的治便秘验方”。
秘方:一片生姜、一个创可贴、两个透明液体,最快的三天以内大便通畅,最慢的也不会超过一个礼拜。
一般人都知道,生姜可以和胃止呕,殊不知生姜还有个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辛散水气。
那两白是什么呢一个是白酒,另一个就是白醋。
白酒不用多,几滴就行,起一个药引的作用,酒能够把生姜的功效引入肾脏,促进肾脏的代谢功能。
白醋的作用使硬的大便能够软化,容易排除。
用法:
生姜取一大片就够,先切成末。
用白酒轻擦肚脐。
将生姜粒填满肚脐。
用棉棒蘸少许白醋,涂在生姜上。
最后用创可贴封住即可,每天晚上九点到十一点之间贴好,就可以入睡了。
第二天如果便秘已经缓解,就可以把它揭下来;而如果还没有缓解,就可以一直贴到24小时再揭下,一般不出三天,便秘症状就会大大缓解,怎么样,赶快试试吧!
结语:不需要吃药,不需要多大的功夫,轻松治疗便秘,是不是既省时又省事呢?
精彩推荐
老年人常常便秘?医生给你透露1个治疗秘方,为老人收藏一下吧!
手上有一个通便穴,堪称“排便阀门”!长按这处,排出宿便一身轻
便秘最怕3种食物,每天吃,专克便秘,1天2次很通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1.用药更安全
减轻药物对肝、肾的*副作用:儿童(尤其是1-3岁婴幼儿)的肝、肾等器官发育还不健全。口服给药,一般经由肝肾等器官代谢;而直肠给药是通过直肠的黏膜吸收,直接进入大循环,可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也减轻药物对肝肾的*副作用。
2.用药更准确
直肠给药剂量准确、方便、安全:小儿口服给药不易灌喂,孩子在哭闹时易出现呛药、呕吐,往往影响有效剂量;注射给药,虽有它一定的优点,但不易被儿童接受,且不方便,需在一定条件和操作技巧下才能完成,直肠给药只需让孩子俯卧位,将药液轻轻推入肛门内。
3.疗效更好
直肠给药途径吸收快、起效快:国内外有关人员曾对片剂、胶囊、注射剂、栓剂等四种剂型进行生物利用度测定研究,结果,直肠给药半小时就能起效。它们吸收后,血药浓度维持时间相似,都约4小时。注射给药,吸收快,但消除也快,在体内维持血药浓度时间很短,呈直线下降。因此儿童直肠给药比其他给药途径更好、更优越。
中药滴灌特色疗法
直肠滴入疗法的理论依据
一、中医
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直肠吸收药物后,通过经脉上输于肺,通过肺的宣发作用输布全身,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二、现代医学
直肠黏膜血液循环旺盛,吸收能力强,药物经直肠吸收后,有三个途径:
◆直肠上静脉经门静脉进入肝脏进行代谢后,循环至全身;
◆通过直肠中下静脉、肛管静脉,绕过肝脏直接进入血液大循环,即防止了药物在肝脏中发生变化,又避免了胃和小肠对药物的影响。
◆通过直肠淋巴系统吸收后,通过乳糜池、胸导管进入血液循环。
由此可见:直肠滴入给药有利于药物治疗作用的发挥,也突出了中医理论辩证施治的特点。
直肠滴入的优点
1符合辨证论治要求,可将所选方药滴入直肠直达病灶或经吸收后再循环于全身以发挥整体的治疗作用。
2解决了患儿中药苦、吃药难和打针不配合的难题,深受患儿家长的青睐。
3吸收更快、更有规律,治疗作用维持时间长,疗效更可靠,治疗方法简便易行,无并发症。
4有利于保持药物性能和提高疗效,直肠给药吸收速度快起效快,比口服给药治疗效果优。直肠给药的生物利用度较口服给药高,直肠给药能加速起效时间,提高疗效。
5药物吸收大部分没有肝脏的首过直接进入血液循环,不经过胃,减少对胃的刺激,可防止或减少药物在肝脏和胃中发生化学变化而改变药物性能,同时也可减少药物对肝脏的*副作用。
6对于重症、昏迷不能口服者,直肠给药简便易行,不受条件限制,便于急救。
操作方法
1核对姓名,治疗单,做好解释,取得病人配合。
2将所需直肠滴入的药液装入一次性滴灌器中,摇晃均匀(温度控制在37--40℃,特殊药物除外)
3前端5-10cm左右涂上石蜡或其它润滑剂,挂上滴灌架排气后,关闭、一次性滴灌器调节器
4选择适宜体位(平趴或者侧卧),臀部抬高10cm-15cm,左手用卫生纸分开臀部,暴露肛门。
5右手将直肠滴入导管经肛门插入直肠内依年龄约5-10cm,然后松开滴灌器流速开关,待药液完全滴下低于莫非管后,操作者可用右手将莫非管上端的导管折闭,同时挤压莫非管,将导管中剩余复方半边莲药液挤入直肠内(挤压时,不要用力过大,要缓慢将复方半边莲药液挤入直肠内,因为用力过大或过快容易产生便意感,小儿可能迅速将药物排出)
6药液滴完,关闭调速器开关,用左手捏紧直肠滴灌反折(以防药液返流),用卫生纸包住直肠滴入导管前段,平稳的拔出直肠滴入导管,放于污物桶内,让患者平趴10--30分钟稍作休息即可。
◆交代注意事项:嘱病人尽量延缓排便时间使药液至少保留10--30min以上,使灌肠液在肠道中有足够的作用时间,必要时深呼吸以利于药物的保留吸收。
适用治疗范围
小儿外感高热、小儿便秘、肠梗阻、小儿肺炎、小儿腹泻、小儿细菌性痢疾,成人泌尿系感染,妇科盆腔炎,结肠炎等。
药液的用量
6个月~1岁:15--20ml/次
1岁~2岁:20--30ml/次
2岁~3岁:40ml/次左右
3岁~5岁:50ml/次左右
5岁以上至成人:50ml~ml/次左右
每天使用次数为1--2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